查看原文
其他

把“教”减到最少,把“学”放到最大——理想的教育过程是经历多、考试少、空间大、情感深

程介明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在家学习最关键的特色,是学生需要自学。应该说,是学生必须自学的最好机会。教师设计的时候,把“教”减到最少,把学生的“学”放到最大。这是全球教育改革梦寐以求的事,现在是改变教与学关系的最好契机。——程介明

香港大学原副校长、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程介明在第十三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上发表了以“学习的革命:为何?如何?”为主题的演讲。程介明指出,对学生理想的教育过程应该是:经历要多、考试要少、空间要大、情感要深。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致家长的一封信:如何引导孩子在家学习》《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危机也是契机》《做个真人——疫情期间忽然想到》)

疫情之下,应把“教”减到最少,

把“学”放到最大

作者|程介明


作者简介:程介明,香港大学原副校长,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荣休教授,香港师训会主席,世界教育前沿峰会主席。此文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大家都在疫情下生活。社交群组里,不断传来的是各地的疫情、各种洗手办法、各种消毒措施、…, 还有种种对于新型病毒的理解、阐释、防治,数不胜数。很多人、很多时间,都消磨在手机上这些信息里了。
抗疫最前线的医护人员,忍辱负重,担起异常的工作责任。他们是救治病人、消减疫情的前线英雄。

同样在这种疫症的灾难之中,很多教师在非常忙碌地为学生设计和制作他们的作业。他们在默默地工作,尽量让在家的学生多一点学习的机会。这项工作极为庞大而复杂。


不像医疗,有比较确定而统一的程序;每一位教师对每一个班的学生,都要专门设计学生的学习。


这里遇到一个问题:疫情何时了?新加坡总理李显农在他的全国广播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不管疫情如何,社会总要继续生活下去(大意)。


笔者的问题是,什么时候疫情才算过去了?


现在综合各方的专业判断,似乎有一个共识,即这种新型病毒,凶狠的地方是传播得非常快;而且对于传播的渠道,还只能说有多种可能性。因此对于防御,造成了困难。但是似乎其杀伤力,却远远不如SARS,甚至有认为与流感差不多。


根据这样的原理推论,疫情还会持续一段时期;再加上要发现、培养、制造防治的疫苗,并非指日可待。所以,难以在短期内有奇迹出现,也就是疫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疫情持续 生活不停


进一步的问题是,怎样的情况才算疫症期的结束?假如确诊病例不断下降,但是降不到“零”,是否就还不算结束?


笔者这里并非要追寻一个病理的科学答案。而是说,我们总不能非常长期地人人“宅”在家,社会长期停止活动。或者说,我们是否值得开始设想疫症比较长期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怎样用另类的方式生活?这并非对医学没有信心,而是一种社会的必须。


网上传来内地的一幅搞笑漫画,宅在家,天天吃吃、睡睡、玩玩。且不说个人的生计,整个社会不可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学校更不能如此。平时暑假放两个月,教师已经觉得学生懒散了。SARS时期停学两个月,几乎已是极限。


这使笔者回忆起SARS时期,在大学宿舍当舍监。宿生会改选了,迟迟未能“上庄”,因为不能聚会,没法举行新“庄”(干事会)的就职典礼。笔者与导师都觉得不适宜举行就职的高桌晚宴(High Table),学生们却主张要举办。


女主席提出两条理由:一、“在SARS不知道何时结束,不能一切永远停顿。”二、需要的是大家预防装备充分。她们坚持之下,笔者说:“我不赞成,但是你们要办,我一定全力支持。”


终于,举行了一次终生难忘的High Table – 全部人带上口罩、手套,还有其他杯、碗、筷的特殊处理。


至今还在想:她们是有道理的。不能坐等疫情过去,那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充分的防御,却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关键是如何在疫情之下,尽量过我们的正常生活。


今天,学校有了远程与学生交往的可能性,许多学校已经有过网上学习的尝试,虽然学校停课,学生隔离在家,在家上课的可能性大致具备。


这在大学,平常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近日看到同事们在网上挥洒自如,还有许多创新,学生也非常积极。问题是如何在中小学实施。


在家学习 难得契机


笔者还在着手探索中小学学生在家学习的状况。初步有几点粗浅的问题,都是关于“在校”与“在家”学习的分别,供读者思考。


一、自学。在家学习最关键的特色,是学生需要自学。应该说,是学生必须自学的最好机会。教师设计的时候,把“教”减到最少,把学生的“学”放到最大。这是全球教育改革梦寐以求的事,现在是改变教与学关系的最好契机。


二、模式。看到内地有网上课程,是假设学生在家就像在校一样,几个小时坐着,按时上课、下课。这就假设在家学习的课程,尽量与在校看齐。是否这样?给学生时间与地点的自由,是好是坏?


三、留白。是否可以有很多的“留白”空间,让学生发展自己喜爱的学习。这就需要放弃一点教师认为是“必须”的内容,研究哪些内容其实不学也无所谓;四两拨千斤。这不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好机会吗?


四、教材。尽量利用书上、网上的现成信息和数据,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的学习。有些专业团体,正在制作教师可以自由采用的简便课程。有没有机构、书商可以定期推荐书单(网上、纸版)?


五、批改。学生每做的每一项,都要教师批改,其实是不必要的。教师的批改、分数,其实并非学生学习最关键的因素。这点,需要有理念上的突破,也需要有措施上的创新。


六、伦理。有教师自制教材,探讨一些疫情中的情理问题,如抢购、关爱、专业、…等。也有引领学生回顾SARS期间的人间暖情。


七、集体。大规模的密集面对面集会不适宜,可否分为小组(比如是5-6人)轮换回校“上课”?


八、交谈。有校长建议教师与每位学生每星期有不太短的电话交谈,是绝佳的教育活动;不一定有非常正规的话题。也可以用视屏平台小组交谈。


在家学习,并非没有困难。这里寥举几点:


1.弱势基层家庭,也许不具备硬件条件。

2.不少平台,经不起大流量。

3. 学生“看不到,如何管”?有些学生“睬你都傻”,怎么办?


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成为放弃努力、阻止创新的原因。


假如大家努力,积极运用疫情笼罩下的非常境况,也许可以创出一些新的学习模式,在教学理念上有平常不会有的突破。疫情过后,将会有新气象。

本文刊于《信报》《教育评论》(2020/02/14


理想的教育过程是经历多

考试少、空间大、情感深

作者|程介明


香港大学原副校长、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程介明在第十三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上发表了以“学习的革命:为何?如何?”为主题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为什么要谈学习的革命呢?

这其中的“学习”不等于“教育”。我认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社会变了;二是世界乱了;三是科技狂了。

简言之,“变了”“乱了”“狂了”是现代世界的基本状态,是教育要面对的状态,是下一代要面对的状态。并且短期不会改变,只会越来越快,幅度越来越大。

社会变了:后工业时代的生产不是为了满足需求,而是为了营造欲望;生产特点已经从大量生产转为少量多款;金字塔式结构慢慢消亡,由小型一站式替代;以前年轻人讲究安居乐业,现在年轻人要不落俗套,尝新尝鲜。新生代的职业观点、成功感、满足感、幸福观都已大不一样。

世界乱了:毫不掩饰地保护主义,不由分说地跨国干预等。

科技狂了:虚拟世界超越了现实,真假难分;机器智能替代人类劳动,甚至有可能超越人类;云端生活超越边界,让很多人小圈自赏;大数据超越个人,隐私保护存忧。

新一代四方面新要求

下一代,必须是新一代,在知识技能、接人待物、品质品德、价格观四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充实的学养:知识广博、善于钻研、敏锐观察、乐于学习、维持好奇、全球视野、与时俱进……

诚恳的修养:善于沟通、团队精神、认真尽责、乐于助人、关爱群众……

积极的品质:积极向前、勇于承担、敢于创新、不断探索、从不气馁、能屈能伸……

健康的价值观:渴望和平、热爱自然、坚持正义、维护公平、崇尚优雅……

这四个方面的学习途径不同,如知识与技能,基本通过课程学习获得。当然,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完全依靠课程;修养和品质的学习主要靠经历,人的经历和活动会重新塑造人的发展;价值观则靠熏陶、潜移默化,老师的榜样、家庭的熏陶、学校的文化等结合起来才是学习的过程。

另外,实际上学习很大一部分来自“媒体”,但对于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我们研究的还很少。

如何培养新一代?

如何培养新一代?我们正在做从教到学的改变,现在所有的教育改革都朝着这个方向开展,同时尝试研究学习,把学习变成一门科学。新加坡提出了一个口号“教少些、学多些”,这是很大的挑战。

我认为,全方面培养好新一代需要做几个方面的改变:从经济话语转到人文话语、从从知识技能转到核心素养,从研究教法到学习科学,从课程科目到学习经历,从懂些什么到能做什么。

以我的观点,对学生理想的教育过程应该是:经历要多、考试要少、空间要大、情感要深。

经历要多:

哈佛大学从2008年开始资助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什么叫中等收入呢?家庭年收入在12万到18万美元之间,这个其实是很富裕的。哈佛认为大学不仅要保证学生的教室、教授、图书馆、实验室等,还要让学生可以到别的国家、地区去,旅游、服务甚至参与建设等。

考试要少:

新加坡宣布从今年开始小学一、二年级取消考试。并且在三年里内,逐步取消小三、小五、中一、中三的年中考试。

2017年,韩国宣布初中三年里至少有一学期不考试,到现在已经实行了两年。

空间要大:

2012年,哈佛大学给所有新生的一封信中说,鼓励他们休学一年,不上课。信中写道,新生们能到哈佛来一定经历了很多的艰苦,很多的心理辅导以及各式各样的治疗。哈佛大学很多毕业生做了CEO、总裁之后,很感伤自己没有童年。

新生们进入了某个专业,但是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关于什么。因此,希望新生第一年不要来哈佛上学,也不要到别的学校去上学,除此之外什么都能干,可以旅游,可以做商业,可以做运动等。

哈佛希望每一个新生都能找回自己。这就是给学生的空间。

情感要深: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写了一本书名为《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书中记述了哈佛商学院每5年都会举办一次重聚活动。第一个5年:意气风发,前程无限;第二个5年美满幸福,劳碌无暇;第三个5年有些校友出现了危机,事业失利,家庭失和;第四个5年有些校友甚至出现人生重挫、身陷囹圄。

该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这本书的作者指出,“认真思考并努力寻找你的人生目标和使命宣言,那将是自己发现的最重要的东西”。

偷电费的学生和钉扣子的校长

最后,我忍不住要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偷电费的学生

我在港大当过18年的舍监,也就是宿舍的监管者。大概15年以前,当时条件还很落后,刚刚从风扇转成插卡取电使用的空调。有一天,财务处发现学生买电卡的费用与实际支出的电费相差很多,差额达5000元。

调查发现,部分空调控制系统故障,不插电卡也可以使用。当时的学生会主席非常懊恼,说“精英群体怎么可以发生这种事?”大家都很气愤,但是没有人承认。

后来,学生会开了很多次会,评估出1小时空调使用费约为1港元,并研究出一个解决方案:谁使用过免费空调,需要写封信给舍监自首;学生会设立一个专门银行账户,用过N个小时免费空调,就要把N块港币汇至专门账户里;使用过N小时免费的空调,还要处罚自己做N小时的社会服务。

最后有50多名学生自首,包括学生会会长。学生会会长后来说,这件事对自己的教育意义非常大,从此知道了纪律不是人家要你做什么,而是你自己决定做什么。

当时我总结了三句话:第一句是最好的纪律是写不出来的;第二句是最好的学习是拿不到学分的;第三句是最好的舍监是什么都不干的,凡事由学生来决定的。

第二个故事:钉扣子的校长

中学我有个同班同学,他在政府出资、管理的学校做得很好。于是,被派到一个最差的学校去当校长。当时,学校都有个传统,做事要记缺点,三个大过就会被学校开除。但在这个学校,学生以记缺点为荣,记过记得越多越是“英雄”。

有一天,学生中最大的“英雄”来见校长。来的时候,衬衫上所有的扣子都已丢失,衣服是敞开的。校长说:“你回去把钮扣钉好了再回来。”这个学生不动。校长又说:“我叫你回去让妈妈给你把扣子钉好。”学生回答说:“没有妈妈!”校长说:“跟我来。”到了校长室,校长让学生坐下来,自己亲自动手,帮学生一针一线把他的扣子钉好。这个学生当场感动得痛哭流涕。从此,整个学校的风气都大为改观。

谢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